冷藏不等于冷凍,我們在醫院藥房取藥時,有的藥品藥師會跟我們說:“這個藥品要冷藏”,或者“這個藥品要冷凍”。一般來說,冷藏是指放置在2-8℃的“冷藏室”內,而冷凍是指放置在“零下幾度”的冷凍室內。冷藏和冷凍是不同的概念,“冷藏”藥品如胰島素、生物制劑等一旦被“冷凍”后,其蛋白結構發生“變性”而失效,喪失藥物作用,甚至變成“過敏原”而觸發過敏反應。
避光:很多藥物是需要避光的,光線特別是其中的紫外線可以加快藥物的降解和變質,導致療效降低,誘發不良反應的雜質增多。很多該類藥品的外包裝都是用棕色瓶或者棕色塑封。如維生素C片正常情況下是白色,光照后很快變成黃色,表明發生了變質;硝酸甘油,在光照下極其容易發生氧化反應而失效;治療風濕病的羥氯喹,藥品本身怕光,而服用羥氯喹的患者也必須避光,否則會出現光敏性皮炎,皮膚和黏膜出現色素沉著。(成都冷庫出租)
理論上,所用的藥物都要避光保存,而不僅僅指容易變色的藥品。
陰涼處:專業上所說的陰涼處是指溫度不超過20℃(也不低于10°℃)的地方。大多數藥品的保存都要求在陰涼處,所以,在炎熱的夏天,我們拿回家的藥品不能放置在陽臺和窗前,放在通風較好的地方。醫藥冷庫貯藏
雖然很多藥物要求在20°℃以下保存,但是,這種保存條件是為了達到全部的效期(如保質期2年)而要求的,如果我們能在1-2周內服用完畢,在10-30°℃的室溫保存也是可以的。
防潮:藥片的輔料往往是淀粉等容易吸潮的物質,所以,多數藥品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發霉,也容易吸潮導致片劑的破裂和潮解。之前藥品都是大包裝,一個廣口瓶能裝上百藥片,一旦打開瓶口后,藥品容易吸潮?,F在藥品都是鋁箔獨立氣泡包裝,吸潮情況大大減少了。雖然包裝有所改善,藥品仍然不能放在廚房、衛生間等潮濕的地方。在端午節前后的多雨季節,藥品的保存也要注意采用密封嚴格的容器,貴重的藥品還應在密封瓶內,放置干燥劑。一旦發現吸潮或者霉變的藥品,切記不可以再服用。
容易吸潮的藥物包括氯化鉀片、米曲霉胰酶片、乳酶生、阿卡波糖(拜唐蘋)、丙戊酸鈉(德巴金)等。另外各種膠囊劑、糖衣片(呋喃妥因片)、顆粒劑(板藍根科里)、散劑(蒙脫石散劑)、泡騰片等劑型的藥物也很容易吸潮。